基于蒙医药学理论体系的“讧血病”治疗
“讧血”是传统的蒙医概念,也是蒙医基础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病种。在蒙医理论体系中,讧血概念首先基于蒙医“三根”、“七素”、“三秽”基础理论体系。
《传统蒙药与方剂》第三十章-治疗血病(琪素病)方中提及:
根据分离精血与污血,治疗并发症与聚合症的治疗血病的原则,用具有清血热、活血、祛瘀及止血等功能的药物为主配伍的方,称为治疗血病(琪素)方。血病因其属性热,易与希日合并而引起热证……常用方剂有齐孙·黑木日嘎音·塔拉哈(清血八味片散)。
《临症医药鉴》1979年版P480-481中记载:
讧血病:由讧热引发至血热证。病因:体素为血希日。主要人饮酒、脂肪、红糖等热性饮食及酸性腐食和秋春季节过度睡者,骑马伤、被石头硬物损伤,劳力重伤者引起讧血病。
病症:血脉急硬,小便赤,尿渣厚,皮肤及痰发黄、目赤发热,胸部刺痛、脉急强、发木、放血者出铁锈样血。头晕、心律不齐、早晨头痛稍轻,且加重。上午、中午加重。下午稍缓、饮酒者、病情加重。该书中记:琪顺黑木拉—即为讧血名称。
针对讧血症,古代藏医曾施行放血疗法,这种疗法能准确找出放血穴位,区分恶血与好血,刺准穴位后,放出来的就是恶血。这和中医里的针灸放血有异曲同工之效。
责任编辑: 本文阅读人数:10589 发布时间:2022-10-19
X